close

NT Live.jpg

NT Live(National Theatre Live)英國國家劇院現場,是英國國家劇院自2009年開始的計劃,目的是希望將英國優秀的舞台劇,讓更多人看到,除了全英國,更計劃推廣至全世界。「Experience the best of British theatre at a cinema near you.」這句slogan,即足以代表他們的精神與宗旨。2015年他們正式登陸中國,2016年終於來到台灣。

第一波來台灣的共有4個劇目,以我看片的順序分別為:《科利奧蘭納斯Coriolanus》《李爾王King Lear》《奧賽羅Othello》和《哈姆雷特Hamlet》。4齣戲,分別在3個劇場演出。華納威秀在4月1日戲票開賣時,只釋出了5月的場次,原本打算《哈姆雷特》台北3場全梭。可惜首映那天剛好碰到我有演出,它便從我本來的第一齣排成了最後一齣。而這樣的順序,便剛好讓我由最小的舞台格局一路看大。

科利奧蘭納斯Coriolanus

它由Donmar Warehouse製作及其場地演出。它是一個由倉庫改建的劇場,約可容納 250人,觀眾以2層樓的ㄇ字型圍住舞台,由此可知觀眾與舞台的距離相當近。「Blood more becomes a man than gilt his trophy.」就如同我對Coriolanus的母親Volumnia所說的這句話超級有感,這整齣戲,透過血腥的打鬥和誘人的肌肉具設計感的傲人傷疤,觀眾完全可以直接被台上的戲骨們極具爆發力的演技正面衝擊(真是太令人羨慕了)。

戲的一開始,即由科利奧蘭納斯的小兒子在已經極小的舞台上,又用紅漆畫出一個紅色方框。然後就在這極具壓迫感的紅色舞台上,飛起撕碎的紅色選票、飄下紅色玫瑰花瓣,最後紅色鮮血四濺。看起來極簡的舞台,卻藉著畫龍點睛的紅色原素,融合在幾張椅子、投影圖案、光線變換、以及從開場前就一直大大映在牆上的拉丁文「ANNONA PLEBIS」,點出糧食與人民為全劇的中心思想,林林總總,成就了一個豐富的世界。

 

李爾王King Lear

它是由National Theatre所製作,並在其中的The Olivier Theatre中演出。這是一個可容納1150人的劇場,觀眾席呈扇形排列,舞台前緣為弧形,所以當李爾王大量運用旋轉舞台,似乎是一個蠻不錯的選擇。但一開始真正讓我眼睛一亮的,則是在舞台的正中央設計了一個伸向觀眾的伸展台(還是花道)。

說到這兒,我就不得不抱怨一下NT Live錄影時所採取的運鏡──鏡頭都切太近了!的確,大部份的觀眾可能是為了看人而來,而的確錄影的優勢即是可以享受現場觀眾永遠看不到的超近距離。但這畢竟是舞台劇,而他們的錄影再再都有想避開鏡框,讓觀眾有如親臨舞台(而非觀眾席)看電影的意圖,這對我這種一進劇場就先看整體環境、全場調度的人來說,若無法掌控舞台到觀眾席這一段,又無法看清舞台到後台(場景轉換方式)這一段,我會坐立難安,像是得了視野缺損症一般,又像是只看了上半場缺了下半場。更何況,我是那種連坐第二排都會帶望遠鏡,任何細節都不想放過的人。
因此…「花道!」當一開始那亮點出現時,我心裡曾興奮暗喊。但最終因為鏡位的關係,我不知它究竟伸向何方,也不知演員是從哪兒上到前端的,然後它也一直沒能玩出什麼有趣的東西。一種很像盲腸的存在。

Simon Russell Beale的King Lear,大概是我所見過最令人動容的李爾王了,他把一個曾經權傾一時的垂暮父親演得令人心疼。在略嫌空曠的舞台上,他的氣場足以撐起整個舞台。精彩!

 

奧賽羅Othello

它和李爾王在同一個劇場演出,但舞台上的場景變換卻顯得比李爾王豐富很多。導演以許多貨櫃建立起駐外軍營的氛圍,更利用貨櫃的進退,組合並變換場景,也將舞台畫出鏡框之鏡框,於是,一場因妒恨而燃起的火種,終在駐外卻無戰事、窮極無聊卻精力充沛的日子中,在狹小的空間累積成巨大壓力而爆發不可收拾。這個改編我還蠻喜歡的,雖然覺得現代軍營中可容許一個不帶軍職的妻子隨行其中蠻奇怪的。

arrow
arrow

    Petit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