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覺得哈姆雷特是一個擁有高尚靈魂的小男孩。天真、纖細、敏感。而這一版的處理,更是將哈姆雷特那獨特的小男孩特徵強化,配合Benedict Cumberbatch(後簡稱BC)那種幾近本性演出的詮釋,一整個天作之合。
目前分類:其它舞台 (9)
- Jul 19 Tue 2016 14:27
NT Live 英國國家劇院現場~哈姆雷特:小男孩的玻璃心
- Jul 13 Wed 2016 15:30
NT Live 英國國家劇院現場~哈姆雷特:綜論
距離上一篇NT Live的文章相隔有一點久…原本是打算上下篇接連出完的,但出完上篇之後,接下來是一串這兒滾那兒滾,實在沒有辦法靜下心來,將對Benedict Cumberbatch和哈姆雷特一肚子多而糾結的廢話轉化成有條理的文字。文章列了大綱也寫了一半,後半卻遲遲鬼打牆個沒完,有點舉字維艱的氣氛。但拖太久也不是個辦法,所以趁著又將出門滾滾之際,得速速把這事兒了結才行。
Benedict Cumberbatch(後簡稱BC),因為BBC影集《Sherlock(新世紀福爾摩斯)》爆紅,再加上其後參加電影《星際爭霸戰:闇黑無界》《哈比人》《模仿遊戲》等的推波助瀾,所以當2014年宣佈BC即將領軍演出《哈姆雷特》時,開放售票才8小時,10萬張票即銷售一空,創下倫敦劇場史上銷售最快紀錄。由於太受歡迎,向隅者又過多,經不住廣大劇迷粉絲的殷殷期盼,戲還沒上演,就隨即於2015年2月宣佈此劇將會加入NT Live的計劃。目前我們在電影院看到的,是2015年10月15日的錄影。藉著這個計劃,全球26國家、超越1400個戲院,超過23萬人次觀賞到《哈姆雷特》。這些數字,又為NT Live寫下新的紀錄。
- Jun 01 Wed 2016 11:48
NT Live 英國國家劇院現場~ 科利奧蘭納斯、李爾王、奧賽羅
NT Live(National Theatre Live)英國國家劇院現場,是英國國家劇院自2009年開始的計劃,目的是希望將英國優秀的舞台劇,讓更多人看到,除了全英國,更計劃推廣至全世界。「Experience the best of British theatre at a cinema near you.」這句slogan,即足以代表他們的精神與宗旨。2015年他們正式登陸中國,2016年終於來到台灣。
第一波來台灣的共有4個劇目,以我看片的順序分別為:《科利奧蘭納斯Coriolanus》《李爾王King Lear》《奧賽羅Othello》和《哈姆雷特Hamlet》。4齣戲,分別在3個劇場演出。華納威秀在4月1日戲票開賣時,只釋出了5月的場次,原本打算《哈姆雷特》台北3場全梭。可惜首映那天剛好碰到我有演出,它便從我本來的第一齣排成了最後一齣。而這樣的順序,便剛好讓我由最小的舞台格局一路看大。
- May 18 Wed 2016 21:54
關於本國語配音這回事兒
- May 23 Wed 2012 21:51
新國劇《黃梁一夢》‧能『邯鄲』

前幾天,我走進華山文創「2012鬥夢去」北京小劇場系列的《黃梁一夢》劇場裡。《黃梁一夢》是源自於唐朝沈既濟的《枕中記》。而這《枕中記》又是能『邯鄲』的原型,所以我是抱著極大興味走進劇場的。
- Apr 28 Thu 2011 14:08
巴黎聖母院管風琴師拉特利獨奏會

昨天,為了巴黎聖母院管風琴師拉特利(Olivier Latry)的獨奏會,我走進國家音樂廳。
當第一個音符響起,思緒飛回1999年的聖誕夜。微亮的燭光,撐起幾近全暗的空間,眼前看不見演奏者,卻能看到燭光勾勒出坐在自己身旁的人的側臉。當第一個音符響起,直到最後一個音符結束,演奏者以絕妙的和弦、行雲流水的演奏、震撼的超低音符,用力擊打每一個視覺被剝奪後,身上每一吋毛孔都全力張開的觀眾們的身、心、靈。直到現在回想起來,我還能隱約感覺到當時頭髮豎起時,那頭皮的微微發癢。那一夜,同樣也是管風琴音樂會,我坐在巴黎聖母院。
- Dec 21 Tue 2010 19:33
『春琴』in 台北
我哭了。從お琴到春松検校家稽古的那一場戲開始,就像身體裡的某個開關被人不經意的打開了,一直到全劇結束,眼淚沒停過。為什麼說不經意,因為淚水湧出得莫名其妙,而且一直到看完戲的第二天,第三天,胸口還一直隱隱的痛。思考了兩天,覺得所有問題的根源,出在 “聲音”。相較於視覺刺激,只有“聲音”,才能在人心毫無防備的情況之下,悄悄爬進你的靈魂深處,狠刺一刀,淚,也就這麼下來了。
- Nov 08 Mon 2010 14:28
「東京廣角」篠山紀信攝影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