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開戲劇史,會發現幾乎全世界的戲劇起源,都是從信仰而來。為了風調雨順、五榖豐收、生養眾多等原因而衍生出來的敬天祭神儀式,其音樂、舞蹈動作等經過長時間的轉演進化,最終就會獨立出來成為一支新興的藝術表現。「能」,就是其中一種。

 奈良時代,日本從中國傳進了「散樂」,並成立官辦教坊,專門培養散樂藝術人才。所謂「散樂」的形態包羅萬象,舉凡曲藝、歌舞、口技、雜耍等民間藝術,都是散樂的範疇。官辦教坊被廢止之後,散樂藝人轉向民間,由大寺院庇護,開始了蓬勃的發展。至平安時代中期,散樂因為諧音而被稱為「猿樂」,直到平安至鐮倉時代,在寺院舉行法會時,施法除魔驅邪的是所謂“咒法師”的工作,而將咒法之意義簡明的表現出來的追儺儀式,則交由猿樂藝人們去做,由此產生了「咒師猿樂」。《翁》,就是以這樣的身份存在著。正由於是這樣的身份,所以嚴格說起來,《翁》並不能算是能樂,而是一種儀式,所以平時並不演出,只有在新年及重要的場合才會看到完整的《翁》。《翁》由三段組成,第一段由飾“千歲”的“直面(不戴面具)”能演員跳一段生氣勃勃的“千歲舞”;第二段由飾“翁”的能演員戴上白色的“翁面”,跳上莊重的祈禱舞;之後則由飾“三番叟”的狂言演員上場。現在能中的《翁》劇的三段落演出格式,一般認為成型於世阿彌的時代。

 下面將要說明在「能」當中正式《翁》的演出順序,我是以平成19年NHK「新春能狂言」在横浜能楽堂所演出的《翁  ~観世流‧打掛り》為參考。為什麼特別強調演出參考呢?因為這牽涉到流派所影響的演出型式的問題。

『翁 ~観世流‧打掛り』

翁:観世榮夫(観世流シテ方)
千歳:観世淳夫(観世流シテ方)
三番叟:野村万蔵(和泉流狂言方)
面箱:野村扇丞(和泉流狂言方)
笛:一噌隆之(一噌流笛方)
小鼓:大倉源次郎、古賀裕己、田辺恭資(大倉流小鼓方)
大鼓:河村真之介(石井流大鼓方)
後見:観世銕之丞、清水寬二(観世流シテ)、小笠原匡、吉住講(和泉流狂言)
地謡:山本順之、若松健史、阿部信之、北浪昭雄、西村高夫、岡田麗史、柴田稔、馬野正基

》》“座着き”伴著笛聲,所有人員進場。

noh_070307_01.jpg

》》翁‧シテ方能演員‧直面(不戴面具)

noh_070307_02.jpg
   翁首先開口唱出自古以來就無法解讀的“総序の呪歌”:
  大夫:「とうとうたらりたらりら。たらりあがりららりとう。」
地謡:「ちりやたらりたらりら。たらりあがりららりとう。」
大夫:「所千代までおはしませ。」
地謡:「我らも千秋さむらはう。」
大夫:「鶴と亀との齢にて。」
地謡:「幸ひ心に任せたり。」
大夫:「とうとうたらりたらりら。」
地謡:「ちりやたらりたらりら。たらりあがりららりとう。」

》》千歲‧シテ方能演員‧直面

noh_070307_03.jpg
  千歳:「鳴るは瀧の水。鳴るは瀧の水。日は照るとも。」
地謡:「絶えずとうたりありうとうとうとう。」
千歳:「絶えずとうたり。常にとうたり。」
   此時,千歲開始跳起“千歳之舞(一之舞)”
  千歳: 「君の千歳を経んことも。天津乙女の羽衣よ。鳴るは瀧の水日は照るとも。」
  地謡: 「絶えずとうたりありうとうとうとう。」
   之後,再度舞起“千歳之舞(二之舞)”

》》翁‧シテ方能演員‧白色翁面(白式尉)

noh_070307_04.jpg
   翁戴上翁面後,邊出場邊展開了祝唱詞。
  翁 :「総角やとんどや。」
地謡:「尋ばかりや。とんどや。」
翁 :「坐していゐたれども。」
地謡:「参ろうれんげりやとんどや。」
   此時三番叟站起退至後方預備。而翁也上場站定位後,繼續他的祝唱詞。
  翁 : 「千早振る。神のひこさの昔より。久かれとぞ祝ひ。」
  地謡: 「そよやりちや。」
  翁 : 「およそ千年の鶴は。万歳楽と謡うたり。また万代の池の亀は。甲に三極を備へ たり。渚の砂。さくさくとして朝の日の色を朗じ。瀧の水。冷々として夜の月鮮やかに浮んだり。天下泰平国土安穏。今日の御祈祷なり。」
「ありわらや。なぞの翁ども。」
  地謡: 「あれはなぞの翁ども。そや何処の翁とうとう。」
  翁 : 「そよや。」
   唱到此處,便開始跳出莊重的“翁之舞”。
  翁 :「千秋万歳の。喜びの舞なれば。一まひ舞はう万歳楽。」
地謡:「万歳楽。」
翁 :「万歳楽。」
地謡:「万歳楽。」
   舞畢再恭敬的將面摘下,敬虔拜之後,便和千歲緩緩由橋掛かり退場。

》》三番叟‧狂言演員‧直面

noh_070307_05.jpg
   此時囃子方的大鼓走至橋掛かり中央配合囃子方開始強而有力演奏,再邊演奏邊出場,之後再退至囃子方,迎接三番叟的出場。
要特別說明的是,這次的演出強調了是“打掛り”的型式,這是大鼓方石井流的小書(特殊演出)表演。所以才會有大鼓方先走至橋掛かり處,再出場至舞台中央,最後再倒退回囃子方坐位的特殊演奏型式。

2007年12月26日爆笑補充:

最近才看到柴田さん提起“打掛り”的由來,原來是在江戶時代有個打大鼓的楽師在翁的演出時遲到了,所以只得在中途輪他上場時邊走邊打的由揚幕入場到定位,沒想到,這有趣的演出方式竟就被後世一直流傳到現在……XDDD

noh_070307_06.jpg
   之後,配合著不間斷的強力節奏,三番叟呼喊有力的登場。
  三番叟: 「おおさえおおさえ。喜びありや。喜びありや。我がこのところより外へはやらじとぞ思ふ。」
 

 並開始跳出三番叟舞蹈的“揉の段”。舞畢,退至後面帶上黑色翁面。

》》三番叟‧狂言演員‧黑色翁面(黑式尉)及
  面箱(或千歲)‧狂言演員‧直面

noh_070307_07.jpg
   帶上黑色翁面的三番出場和面箱持進行“三番叟の呪歌“對話。
  三番叟: 「あらめでたやな。ものに心得たるあどの。あどの太夫殿に見参申さう。」
  面箱持: 「ちやうど参つて候。」
  三番叟: 「誰がお立ちにて候ぞ。」
  面箱持: 「あどと仰せ候ほどに。随分ものに心得たるあどまかり立つて候。」
  三番叟: 「ほう。」
  面箱持: 「今日の御祈祷を。千秋万歳めでたいやうに。舞うてをりそへ色の黒い尉殿。」
  三番叟: 「この色の黒い尉が。今日の御祈祷を千秋万歳めでたいやうに。舞ひおさめうずることはやすう候。あどの太夫殿には重々ともとの座敷へ御直り候へ。」
  面箱持: 「それがしもとの座敷へ直らうずることは。尉殿の舞よりもつてやすう候。まづ御舞ひ候へ。」
  三番叟: 「ただ御直り候へ。」
  面箱持: 「まづ御舞ひ候へ。」
  三番叟: 「いやただ御直り候へ。」
  面箱持: 「さあらば鈴を参らせう。」
  三番叟: 「あら様がましや候。」
noh_070307_08.jpg
   對話完畢之後,三番叟精彩的“鈴の段”就此展開,直至結束。
在此需要特別說明的是,一般來說,這段和三番叟對話的人,應該是千歲,但因為流派的不同而也有可能是和面箱對話。在這次的演出因為シテ方為観世流,所以和三番叟對話的便同是狂言方的面箱。
流派的分法及演出方式:
シテ方上掛り的流派(観世流、宝生流):
千歲是能演員シテ方扮演,那對答的人就是面箱持的人和三番叟對答。
シテ方下掛り的流派(金春流、金剛流、喜多流):
千歲是狂言方扮演,則對答的人就是千歲和三番叟對答。
反正總而言之就都是狂言方和三番叟對答就是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etit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