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今天終於偷了點小空,決定來幫這難得的一次能楽工作坊來記錄一下下。(不知道發生什麼事的,請參考前一篇「喜多流能 in 台灣」)

能楽工作坊
大島輝久さん正在說明『高砂』這個曲目。(這次都是用手機慌亂中拍下的照片和影片,白平衡偏得很嚴重,影片聲音也很破…拍寫啦…大家就忍受一下加減看…:p)

 這次台北的部份分為兩階段:下午的能楽工作坊和晚上的示範演出。這篇先紀錄下午的能楽工作坊,地點是在北藝大音樂廳後台的排練教室。參加人數限制為30人,不過後來還是多跑來好幾位現場報名的人。極簡單的開場白之後,當然還是從自我介紹開始。介紹人是大島輝久さん,先介紹了爸爸政允さん、姐姐衣恵さん,和在前一篇文章裡沒有提過的大島媽媽泰子さん。接著就依序介紹了ワキ方的是川正彦さん、和同樣是シテ方的出雲康雅さん,小鼓的竹村英雄さん、大鼓的大倉栄太郎さん,最後介紹的是笛方的滝沢成実さん。介紹中只簡單的提及這次來的成員們是能樂師,而沒有提及每個人的流派。猜想是因為若要再提及每個人的流派的話,就必須把整個能楽界的流派通通介紹一遍,講起來時間恐怕不夠,而且大家一時內也無法吸收,所以做罷。但其實這次發的簡單講義上有提及流派,還有能舞台的基本構成和介紹。輝久さん一邊在介紹時,我倒是一直聽到身旁此起彼落的悉悉索索:「カッコイイ!(好帥啊!)」喂~同學~~想要用日文發表花痴言論就請講再小聲一點啦…XDDD

 接著進行到主題。首先說明能的演出可粗分為三大部份:舞、謡,和樂器(囃子),所以工作坊就以這三大主軸下去讓大家體驗。其實應該還有狂言。事實上這次並不是自已第一次參加這種推廣性質的能楽教室,3年前也曾在大阪參加過一次,當時狂言體驗非常熱門,不過這次並沒有狂言方的人來台灣,所以大家也無法學到狂言的型,或觀賞到狂言方出場的演出劇目。首先是輝久さん主持的能舞教學。能的舞最基本的道具是扇子,因此他們準備了20支扇來讓大家輪流體驗。先教了扇的拿法,接著教大家什麼是「カマエ」。「カマエ」是能裡一切動作的根本:右手拿扇,雙手在身體兩側微微向前,手肘微微向外彎曲,抱出有意無意似的圓;雙膝微微的彎曲重心微微往下,全身挺直往前傾斜,一直傾斜到接近倒下的極限內支撐住,形成了向前傾倒和向後牽引的雙重力量的平衡,然後挺胸,像是望向遠方的架式。

 就像教小小孩一樣,在能的世界中學會如何站之後,接著就學如何走,也就是「ハコビ」。在能的世界中基本的移動方法叫「摺り足(すりあし)」,也就是從左腳起步,以腳跟不離地的方式行走。學會站和走之後,接著就教大家最最簡單的能型「シカケヒラキ」。「シカケヒラキ」其實是「シカケ」+「ヒラキ」兩種型的結合,首先是「シカケ」:左腳起步向前走4步後合併的同時,右手也同時向前直指舉起至眼前。然後接「ヒラキ」:還是左腳起步向後退1步的時左手舉起,第2步雙手同時向兩旁張開,第34步時雙手垂下回到「カマエ」的基本型。

シテ「げにさま/\の舞姫の。声も澄むなり住の江の。松影も映るなる。青海波とはこれやらん。
地「神と君との道すぐに。都の春に行くべくは。

シテ「それぞ還城楽の舞。

地「さて万歳の。

シテ「小忌衣。

地「さす腕には。悪魔を払ひ。をさむる手には。寿福を抱き。千秋楽は民を撫で。万歳楽には命を延ぶ。相生の松風颯
の声ぞたのしむ。/\。

 接著是美麗的衣恵さん負責教大家練習唱謠。今天要唱的曲目是『高砂』,在唱之前,首先要求大家正座(也就是跪坐),並教導大家正確的正座方式:腰的重心往前,上半身呈一直線。因為坐的方式對了,才能有利於之後唱謡的發聲。說到正座,就很想讚美一下這個場地的木質地板,觸感溫柔,非常耐跪啊~~接著是發聲方式:用實聲而不用假聲,腹式呼吸之後聲音從丹田發出,並將聲音投射到遠方。這個發聲方法其實不只是能舞台,我倒覺得適用各種舞台及演講。接著便一句句的教唱,由於時間的關係,唱的是高砂最最後面的幾句。其實原本的教學是打算從高砂後半段,シテ跳完神舞之後,與地謠展開「ロンギ」的部份開始唱的,不過時間實在太短,所以就只教唱最後4句(上面紅色字的部份)。

囃子

 接著時間交給了笛方的成実さん。成実さん是個高高的女生,雖然原本就知道會有衣恵さん這樣的女性能楽師,但卻沒想到也會有女性囃子方,這讓我有一點點意外。她首先說明了能楽所使用的笛子叫「能管」,和一般笛子不同的是,能管的吹氣孔(歌口)較大,再加上從歌口到指孔之間的一截,在笛的內部多了一層竹子做的薄管,使得氣流通過的內徑變得更窄,再再都增加了吹奏阻力和困難度,也使得音階和一般楽器不同。由於笛子並沒有固定音準,不同的龍管吹出來音都不同,因此她同時也展示了笛譜,告訴大家笛譜只標示出指法,並現場便輕唱了一段笛唱歌:「ヲヒヤ ラーイ ホ ウホウヒ」。所謂「笛唱歌」,恐怕才是學習龍笛時的根本,在學習一首曲子之前,必須先由老師一句句教導如何先將曲譜唱出來,先學唱,才學吹笛。範例中是一小節(能楽中一小節8拍)的笛譜,一個片假名代表著一種指法,將這小節唱出來的目的,不只是記指法、弦律,同時也記節拍。
Petite小補充:其實同樣的弦律,不同的流派的唱法也不太一樣。由於成実さん是一噌流的,所以她唱出來的笛唱歌是一噌流的唱法。

 接下來是栄太郎さん為大家介紹大鼓。他一開始先示範就算是常觀賞能劇的人也不一定看過的綁大鼓,也就是將原本分離的鼓胴和兩面鼓皮,用繩子綁起。一般來說大小鼓都是鼓胴和鼓皮分開收放,大鼓在演奏之前要先單獨用火烤,烤完之後才開始綁。綁大鼓其實蠻耗力耗時,普通若是要使用於正式舞台上的鼓,可能要花上20分鐘來來回回的拉緊,而因為工作坊時間有限,所以就先暫時綁個練習用的鼓,而不做太細微的調整。綁好之後,接著打幾聲讓大家聽聽大鼓的音色。大鼓和小鼓不同,大鼓因為無法靠左手抓繩來調整細微的音色,因此大鼓只有大聲和小聲兩種音。

 為了讓大家立刻能清楚的分辨大小鼓音色的不同,緊接著英雄さん開始說明小鼓因著左手的鬆緊,配合右手拍鼓的方式、位置、強弱,所組合出來的「チ」「タ」「プ」「ポ」四種音。當英雄さん打出第一聲的「ポ」時,馬上聽到大家的驚嘆不已:「聲音好好聽啊~~」由於鼓音是固定的,所以所有能楽的鼓在演奏時,還會再配合口裡喊出「掛け声」,能表達出更豐富的情感,也能讓戲劇氣氛更完整。接著英雄さん示範了小鼓最最基礎的手法「三地(みつち)」然後再度要求大家正座,要大家假設自己手中有小鼓,擺出打小鼓的架式跟著英雄さん試著一起喊聲一起打。
Petite小補充:和剛才的笛子一樣,小鼓也因為流派的不同,打法也不太一樣,例如同樣是「三地」,由於英雄さん是幸流,所以跟其它流派的打法還是有小小的不同。其實,不止是鼓的打法不同,鼓的綁法,左手的握法,甚至手部的姿勢角度,每個流派都不一樣呢!真要說起來,一時半刻還真說不完…

 在大家試著模擬打完小鼓的部份之後,接著便又回到大鼓的部份,換栄太郎さん帶領大家試打出大鼓的拍子:「コイ合(こいあい)」。在這裡我覺得很可貴的是,在他示範打大鼓之前,第一件事是要已經跪坐著的大家先跟老師「挨拶」。其實,若是正式入門學習時,「挨拶」才真正算是第一課。在老師開始上課之前,要先跟老師敬禮(也就是土下座),同時開口懇請老師指導:「宜しくお願いします。」課程結束,也要再度敬禮道謝:「有難う御座いました。」在能的世界,禮儀和規矩是凌駕於一切之上的。一般的工作坊似乎並不會對只是來初次體驗的人要求做這些事,但這次卻也獨獨只有栄太郎さん這樣要求大家,該說咱家大倉流的師匠教育得好嗎?(得意貌)

 接著就分組,所有參加的同學分為3組,各自體驗想要體驗的樂器。之前在大阪參加能楽教室時,體驗過笛和大鼓,所以這次其實非常非常想體驗太鼓,但可惜這次也沒有太鼓方的能楽師來台灣,因此大家沒機會體驗到太鼓。所以這次我再度選了笛,也就是此時我發現成実さん的英文其實很溜。其他關於能楽大小太鼓的更詳細的基本知識,請參考我之前寫的文章:「獅子虎傳阿吽堂‧和のリズムを楽しもう!

合體

 大約是20分鐘的分組體驗結束之後,所有的能楽師結合起來,為大家示範一小段舞囃子『高砂』,讓大家體會一下シテ方+囃子方一起演出時的效果,同時,也讓大家把剛才衣恵さん教大家唱的高砂後面一小段現學現賣跟著唱。演出的部份是『高砂』簡略式的神舞之後中間省掉一大半唱詞,直接跳最後幾句。地謡是政允さん、輝久さん、正彦さん和康雅さん,主跳者是衣恵さん。
Petite小補充:所謂「神舞」,由字面上得知,通常跳它的都是神的角色,而它就跟「中の舞」「男舞」…等相同,指的就是一段以囃子的音樂為中心,シテ在前方舞動而沒有唱詞的純舞蹈部份。一般來說舞事會演奏三段(也有演奏五段的場合,偶然會有八段這種東東算特例),也就是「掛り」+「初段」+「二段」+「三段」,演奏起來時間頗長,還有一個重點便是今天沒有太鼓,通常神舞都會有太鼓,用太鼓的打點來暗示其他人分段點,所以今天是簡略式的表演,也就是簡略過的「掛り」一結束直接接「三段」。「三段」後面又省略掉一大段唱詞,直接讓大家唱今天學到的:「千秋楽は民を撫で。万歳楽には命を延ぶ。相生の松風颯々の声ぞたのしむ。/\。」部份。

arrow
arrow

    Petit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